相信自己 路在脚下———访植保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冬梅
时间:2011-03-28 00:00:00 来源: 作者:
点击:127423次
开学前两周,大一新生中掀起了一股转专业的热潮。有的按学校的规定符合成绩标准的同学可以转专业,但是不符合标准的同学往往也动了转专业的心思。据了解,大多数同学都是鲤跃“农门”,跃入了当下一些较为热门的专业,如经济,英语等。就此现象,我校记者采访了植保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吴冬梅老师,由她为我们解答困惑。
“到目前为止,全校总计转专业人数的四分之一是从传统的‘农学’专业转入‘非农学’专业,这其中无疑有一种盲从的现象”,吴老师说:“‘农学’是一门学科,更是一门‘科学’,当代大学生应该重视这门‘科学’,加强自身的专业思想教育。”的确,作为农业大国的我们,准确客观地认识、了解“农学”,培养服务“三农”的精神是当下大学生的责任与神圣使命。学生在转专业的选择中应该谨慎,而且要做多方面的权衡。毕竟,学生转专业后仍面临着再学习、再认可的过程。
“今年我院相比往年转专业比率大幅度降低”,吴老师对记者说:“植保学院40余名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中只有5名转出。”从去年新生进校开始,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,专业知识讲解,老教授与新生面对面,企业加校友知识讲座……一系列活动,让新生了解专业的价值,帮助他们权衡转专业的利弊。直到今年的“胡承霖教授的先进事迹”更多的植保人坚定了信念:学习胡教授潜心“三农”,造福农民的政治品格;学习他扎根田头,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;学习他无私奉献,终身奋斗的崇高境界以及脚踏实地,扎根基层的务实作风。
他们坚信:路就在自己的脚下,只要有信心一定会走出一条“康庄大道”。
当今的大学生缺乏的不是理想与自信,更多的是一种“低头”的精神。许多人的理想过于不切实地,好高骛远。殊不知,不愿低头俯首“耕耘”,又怎会轻易收获成功。不是专业不对口,不热门,而是自己到底学的精不精通。一个人重要的是能力,而不是去跟风,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,大学生应该客观的定位自己,评价自己,切不可盲目随从社会的热潮,人云亦云。坚持自我,努力学习,实现小小的人生价值。就如:农村有广阔的天地,农业有发展的舞台,农科学生一定会大有作为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|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